原标题:回眸“十四五”|千条玉带连城乡最稳定的线上配资
“十四五”以来,全省累计建设农村公路2.2万公里,全省乡镇和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硬化路率100%。目前,黑龙江省农村公路总里程12.37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73%,乡镇和建制村通客车率达100%。全省累计创建“四好农村路”国家级示范县12个,省级示范县30个,为龙江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交通保障。
黑龙江省以“四好农村路”为代表的农村公路,纵横交织、四通八达,如千条玉带连城乡,带动乡村整体面貌发生巨变,成为农民家门口的致富路、幸福路、振兴路……
日前,记者来到了“四好农村路”国家级示范县同江市,访村户、进合作社、入企业…亲身感受“四好农村路”带给农民生活的变化,给企业带来的效益。
平整的农村公路
果蔬带着露珠运到市里商超
展开剩余84%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同江市三村镇三村村的绿园采摘基地。基地内一排排葡萄架下,串串绿色的葡萄长势饱满,粒大肉厚;蓝莓果黑黝黝的惹人喜爱,沉甸甸的果子把蓝莓枝子压“弯”了。三村村的农民技术员王泽军正给葡萄剪枝。王泽军说,今年秋天葡萄能是个大丰收,亩产3000多斤,市里好几家商超都预订了。“8月初蓝莓开始采摘销售了,今年蓝莓果汁充足,也能卖上好价。”王泽军说。
“从村里开车到市里商超,得多长时间啊,这些水果不会坏吧。”记者问道。
“现在村路修得可好了,都是平坦畅通的水泥路,十五六分钟水果就能运到商超,水果不但没有压损,上面的露珠还在呢,很新鲜。”王泽军说。
做了多年水果养殖技术员的王泽军说,过去村路坑洼不平,运到市里的水果常因路不好被颠簸坏了,农户受损失,商家也卖不上好价。
农民技术员为葡萄剪枝
“十四五”期间,同江市建设农村公路23条,共155.2公里。一条条村路修好之后,三村镇的水果快速运往同江市,带回来真金白银,去年采摘基地让三村村农民人均增收2800元。
在街津口赫哲族乡卫国村四季种植的智能温室大棚内,红色的草莓、深绿的黄瓜、翠绿的小生菜,一片生机盎然。村民高金玲说,一早就和村里邻居们一起采摘草莓、黄瓜、生菜和香菜等,打包后,三十分钟就能运到市里的超市,新鲜上架,中午就能端上同江百姓的餐桌。
同街公路连接着街津口赫哲族乡和同江市区,几年前,村路还是一条砂石路,到市里要走一个半小时,赶上雨雪天气,出行时间更长。“这几年,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公路的修建,村路路面不仅进行了水泥硬化,车道也加宽了,从村里驾车30多分钟就能到市里。”卫国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薛金昌说。
路通畅了,卫国村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业,投资建设的智能温室大棚里种植茼蒿、生菜、草莓、蓝莓等10多种果蔬,通过进商超和游客采摘等方式进行销售。2024年,卫国村棚室产业带动村集体增收12.7万元。今年预计年接待游客3000人次,预计增收15万元。
家门口打工年收入3万多元
农村路的畅通,企业落户村里,让不少农民在门口就可打工赚钱,增加收入。
位于三村村的同江市鑫祥木业加工厂内,工人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加工的牙签、卫生筷子等产品顺着传输带运送到打包车间,打包后装车运往指定地点,这些产品销往日本、韩国等国家。
加工厂主要产品包括卫生筷子、牙签等,3条生产线,去年实现产值650万元,销售收入450万元,今年有望实现产值近千万元,销售收入500余万元。提供就业岗位百余个。
加工筷子
加工厂负责人邱鑫生说,来这里打工的基本都是附近村民,农民守家在地,既可以照顾家中老人,又可以在加工厂挣一份钱。正在厂里忙着的三村村村民黄桂花说,家里有300多亩地,在厂打工每月有四五千元的收入。“一年下来收入不少。”黄桂花说。
黄桂花说,以前,村路特别不好走,秋收的时候,外地收粮的车不好进来,粮价上不去。这几年村路越修越好,四通八达,出行很方便,还有加工厂建在村里。“粮食能卖个好价钱,打工还能赚到钱,平坦顺畅的农村路真是农民的致富路啊。”一位王姓村民说。
邱鑫生说,由于交通发达,订货商不断扩大,企业的效益看好。随着产品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及中俄跨江铁路大桥通车带来的发展前景,工厂将持续投入资金扩大产能、开发新产品,安排更多的农民到厂里打工赚钱。
张守伟说,村里有合作社、加工厂和种植基地,本村和附近村民就业人数能在三四百人,每人每年平均有三四万元的收入。
平坦公路修进田间地头
走进同江市三山大豆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人正在整修机器和安装调试新上的黄豆塔选设备。合作社负责人张孝国说,过去常说的“要想富、先修路”在这里已变成了现实。“2022年合作社成立,真正体会到了农村公路建设的重要性。”张孝国说,过去因为村路不好,更换大型机械设备中的易损件时,需要把大型机械设备开回基地进行更换,不仅增加了企业负担,还耽误了种植和收割。这两年,同江市把农村公路延伸到田间地头了,更换大型机械设备的易损件时,用小型车辆把易损件拉到地头,直接就更换了。
安装塔选设备
种植7000多亩黄豆的合作社,这两年效益一直看好,入社的农户每年都能分到20多万元。张孝国说,过去收上的黄豆、玉米等,需要运回来销售。现在外地收粮的车直接开到田间地头收粮,不仅农民增加了收入,合作社也增加了效益。平坦宽畅的农村路,引来外地来收粮的客商不断增多,让多方受益。今年黄豆塔选设备投用后,客商想要什么样的黄豆就可塔选出来,合作社收入还会增加。
走在同江镇永胜村的村路上,水泥路面的村路两侧种上了鲜花,路边沟进行了修建。不时看到三五老人聚在一起闲聊。今年78岁的张养常老人说,过去村路“晴天一身灰,下雨一脚泥。”去市里打怵,道路颠簸不说,还不好走。这几年村路变成水泥路了,都修到家门口了,从村里坐车到同江市里就十多分钟,路修得平坦宽敞,坐在车上也不颠簸了。永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梁彦忠说,这两年村路修得好,不仅给外出就医、求学、打工的农民提供了方便,也让农民的收入增加了。“农田路大部分都修成了水泥路,外地粮商直接就可以到地头收粮,粮价上去了,农民腰包鼓起来了。”梁彦忠说,2023年村民人均收入2.4万元,去年人均收入2.5万元,今年看着玉米大豆长势不错,收益比去年还要好。
永胜村的村路一角儿
目前,黑龙江省农村公路路网建设蹄疾步稳,各地做优“美丽农村路”品牌,一条条乡风文明路、红色旅游路、生态宜居路、产业兴旺路建成最稳定的线上配资,推动更多地方实现了“因路而兴”“因路而富”。(黑龙江日报记者吴利红文/摄)
发布于:北京市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配资股票平台_实盘配资平台_鑫东财配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