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河北一对农民夫妇收拾邻居遗物时配资公司全国招代理,从一个破旧枕头里摸出四颗鸽蛋大的夜明珠!这枕头的主人竟是当年慈禧出逃时失散的宫女,而这些国宝藏在枕头里整整64年,揭开了晚清最讽刺的真相。
这事得从1900年说起,当时八国联军的枪炮都快打到紫禁城了,慈禧太后却没心思组织抵抗,满脑子想的都是怎么把宝贝带出城。
你猜她出逃时带了多少东西?光贴身宫女就被勒令每人揣几件宝物,大内侍卫扛着几十口描金木箱,里面装着翡翠西瓜、玉石白菜、珍珠朝珠,连吃饭的金碗银筷都没落下。
队伍浩浩荡荡从北京出发,与其说是逃难,不如说是一场“国宝大搬家”。
一个叫翠儿的宫女,她本是慈禧身边伺候梳头的小宫女,那天凌晨被太监一脚踹醒:“太后有令,每人带三件宝物,跟不上队伍自己负责!”
翠儿慌慌张张抓了个镶金的胭脂盒,又被塞了个沉甸甸的锦缎枕头,太监恶狠狠地说:“这里面的东西比你小命还金贵,丢了就等着被砍头!”
展开剩余76%谁能想到,这枕头成了她后来的救命稻草,也成了慈禧贪婪的铁证。
队伍走到河北境内时,天降大雨,道路泥泞,翠儿的小脚在烂泥里崴了一下,等她一瘸一拐爬起来,浩浩荡荡的队伍早就没了影。
她抱着枕头躲在破庙里哭了三天三夜,一边是回去被砍头的恐惧,一边是对家乡的思念。
最后她咬咬牙,把胭脂盒埋在树下,抱着枕头一路乞讨回了老家。村里人只当她是从京城逃难回来的孤女,谁也不知道她怀里揣着能让全村人吃一辈子的宝贝。
这枕头一枕就是64年,翠儿终身未嫁,每晚都把枕头压在头下,连洗枕头套都小心翼翼避开夹层。邻居王老汉夫妇待她如亲妹,她临终前拉着王婶的手说:“枕头里的东西……等我走了再看,千万别贪。”
1964年秋,王老汉拆开枕头想晒晒棉絮,突然从夹层里滚出四颗珠子,在昏暗的油灯下泛着清冷的光。后来经专家鉴定,这就是价值连城的慈禧凤冠上的夜明珠!
要说慈禧这女人,一辈子都活在权力和奢靡里。她从小出身官宦人家,17岁进宫,凭着手腕一步步爬到太后位置,统治中国近半个世纪。
可她掌权的那些年,国家早就千疮百孔了。最讽刺的是,她逃跑前还不忘下旨:“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说白了就是拿百姓的血汗钱讨好列强。
但你以为她只懂逃跑和花钱?那可太小看她了。这女人对权力的掌控欲比谁都强,对宝贝的执念更是深入骨髓。据说她的凤冠上镶了九颗夜明珠,其中四颗就被她分给宫女带走。
这些珠子在黑暗中能照亮三尺远,一颗就够普通人家吃一辈子。可当时的北京城,百姓连窝窝头都吃不上,城外联军烧杀抢掠,城内饿殍遍地,她却在逃难路上还惦记着这些宝贝,生怕被人抢了去。
更让人寒心的是,慈禧对宝贝的重视远超百姓死活。当年她为了过生日,挪用北洋水师的军费,导致甲午海战军舰连炮弹都不够;后来修建颐和园,搜刮民间财富,搞得民不聊生。
可她自己的梳妆台摆满金玉首饰,吃饭要上一百道菜,连马桶都是檀香木做的。这种极致的奢靡,就像蛀虫一样掏空了大清的根基,也难怪百姓会说:“宁赠友邦,不予家奴”。
反观那个叫翠儿的宫女,虽然只是个小人物,却比慈禧有骨气得多。她拿着国宝躲在乡下,没敢变卖一分一毫,临死都守着秘密;而收留她的王老汉夫妇,面对一夜暴富的机会,想都没想就把夜明珠上交国家。
1908年慈禧去世时,陪葬的宝贝更是多到吓人,嘴里含着夜明珠,棺材里铺着的金丝褥子镶了七千多颗珍珠,脚下踩着的翡翠西瓜值白银五百万两。
可这些宝贝没能让她安眠,20年后孙殿英炸开东陵,把这些珍宝洗劫一空,只留下一具被扔在角落的尸骨。你说这算不算天道轮回?
如今那四颗夜明珠摆放在博物馆里,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它们不仅是珍贵的文物,更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晚清的腐朽与荒唐,也照出了普通百姓的善良与坚守。
慈禧到死都不明白配资公司全国招代理,一个国家的根基从来不是金银珠宝,而是民心。当她忙着打包宝贝逃跑时,民心早就凉透了。
发布于:河南省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配资股票平台_实盘配资平台_鑫东财配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