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李晓丹 2022年,中国GDP达121万亿元,这是继2020年、2021年连续突破100万亿元、110万亿元之后,再次跃上新台阶。毕马威中国发布的2023年一季度《中国经济观察》报告预测,2023年中国经济加快复苏,全年经济增速将达到5.7%。
毕马威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康勇表示,随着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基本恢复,消费有望加速复苏,科技创新和绿色转型推动制造业投资,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显著改善,中国经济有望再次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康勇认为,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亮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是消费有望重新成为中国经济增长主引擎。从全球疫后消费复苏经验来看,随着防疫措施的放松,消费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反弹,消费增速较疫情前水平有所提升。
“2023年,随着中国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政策,之前制约消费的诸多因素得到显著改善,我们预期消费将加速回暖;特别是之前受疫情影响最为显著的餐饮、零售、旅游等接触性、体验性服务业率先复苏。”康勇表示,近年来中国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在居民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不断上升,疫情前占比已接近50%,服务业消费的复苏将对整体消费增长具有明显拉动。
与此同时,政府也在出台更多的政策支持消费回暖,近期多个地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把扩内需、促消费放在优先位置,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部分省市也已发放消费券,帮助消费复苏。随着线下消费场景逐步恢复,消费需求将进一步得到释放,进而支撑经济增长。
另一方面,高技术制造业、新能源引领投资增长,制造业在中国经济未来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具有核心作用。2023年中国将继续加大对产业优化升级、专精特新等高技术制造业的支持力度,金融机构也将加大支持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提高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康勇认为,未来产业政策将继续释放效能,加快国内新旧动能转换,叠加信贷支持政策发力,将利好高技术制造业投资的快速发展。同时,在“双碳”目标驱动下,中国将不断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2023年新能源投资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对于2023年的经济增长制约因素,康勇表示,疫情对市场主体的信心和预期造成了不小冲击,大量中小企业亟需纾困,企业投资风险偏好下降,居民消费更加谨慎,因此改善预期、提振信心将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此外,美欧经济增速下滑、外需进一步放缓将为中国出口带来下行压力。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康勇表示,稳增长、扩内需、高质量发展和创新等都是他关注的议题。
“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在前沿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方面取得突破等,是中国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康勇表示,此外,期待全国两会在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吸引利用外资方面有更大力度的支持政策。
郑州市制定配套政策,采取国有保障房运营公司收购和市场化交易两种方式,2024年全年计划完成二手住房“卖旧买新,以旧换新”1万套,两种方式各5000套。政府国有平台公司——郑州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负责收购二手住房,群众可以将住房出售给国有平台公司,再新购住房。无论是通过国有平台公司回购,还是市场化交易,只要是2024年内通过“卖旧买新、以旧换新”购买新建商品住房的用户,都能够享受现行契税补贴30%的优惠政策。
在行业和公司的低谷期杠杆股票资本分配,选择“患难与共”的高管不止郁亮等人。去年12月,碧桂园执行董事杨惠妍、莫斌、杨子莹及非执行董事陈翀也主动提出降低薪酬请求,作为董事的年度薪酬分别由37万元、300万元、200万元、37万元统一调整至12万元,即月薪1万元。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配资股票平台_实盘配资平台_鑫东财配资观点